「綠色成長聯盟」啟動 接軌國際碳定價制度 趨動綠色成長
編輯中心/綜合報導 碳定價不僅是減碳重要工具,更是趨動綠色成長的關鍵。我國碳費制度於今(114)年上路,日前環境部也提出碳定價實施路徑,未來將結合總量管制排放交易制度,與國際接軌,帶動企業綠色成長。健全的碳定價制度推動執行需要能力建構與社會溝通,環境部參考國際經驗,於今(24)日邀集企業與相關部會組成「綠色成長聯盟」,一起攜手為達成國家減碳新目標邁進。
環境部說明,「綠色成長聯盟」初期邀請溫室氣體大排放源且將提出自主減量計畫,或有參與國際科學基礎減量基礎目標倡議(SBTi)的企業,目前共17家,並且邀請經濟部、國科會、金管會、臺灣碳權交易所等單位共同組成。環境部表示,今日「綠色成長聯盟」啟動會議,先由氣候署分享日本GX (Green Transformation) 聯盟推動做法,日本於2023年啟動GX推進法,結合成長導向型碳定價、GX經濟轉型債與企業自主減碳目標,提供兼顧經濟發展與減碳政策的重要示範。而我國「綠色成長聯盟」也將參考GX聯盟精神,結合政府與企業之力量,推動以下五大面向工作,包括參與碳定價與國際合作能力建構、試行臺灣先期排放交易制度之設計、推動國際減碳合作、強化綠色產業鏈與公私協力機制、辦理論壇、訓練與交流活動。
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表示,為銜接國家減碳新目標,創造足夠減量誘因,環境部規劃試辦先期「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」,與現行碳費制度形成「雙軌」的碳定價體系,期透過總量設定、配額分配與市場交易機制,以提高減碳效率,並與全球碳市場接軌。為讓參與的成員能充分瞭解國際碳定價制度,環境部今年5月會先邀請日本GX推進機構專家來臺召開「亞洲綠色成長論壇」,就日本GX聯盟及排放交易制度推動方式進行交流。6月則會邀請聯盟成員一同前往歐盟研習「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」,實地瞭解歐盟總量管制與交易的運作情形,藉由公私協力的參與模式,加速我國碳市場制度與國際的接軌,以利未來推動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。
彭部長表示,淨零轉型並非單靠政府即可達成,必須仰賴民間與產業的共同努力。綠色成長聯盟的成立,即是建構一個橫跨公私部門的協作平台,將環境責任轉化為產業轉型動能。環境部也將持續蒐整國內外政策經驗,滾動修正聯盟推動策略,攜手企業邁向永續未來。